在壓縮機行業來看,自由競爭的市場是一直都是一個很看重時機的場合,企業若不能及時、準確地把握行業格局變化,明辨并緊抓機遇,那么,注定所有用心良苦的手段都將淪為廢招。
別不信,有例為證,比如前幾年流行的價格戰,或可以看做是彼時壓縮機企業遭遇寒流不得已為之的權宜之策,但在徹底感受“殺敵三千,自損八百”的肺腑之痛后,多數企業徹底醒悟,如今已經被現場PK慢慢取代了,企業做好產品,往好的品質發展已經是襠不住的洪荒之力了!
還記得2011年-2013年間,因國家經濟增速趨緩、剛需萎縮,加之高速增長的市場拉動壓縮機產能盲目擴張,在行業里掀起了早前那一波大家記憶猶新的價格戰,甚至一度讓22kW的螺桿機價格低至一萬元甚至更低。行業很多企業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都被動卷入一場停不下來的降價風波。降,沒利潤甚至虧本,不降,庫存如山﹑資金斷鏈,面對如此窘局,企業進退維艱……當然,業內不乏有識之士,面對如此窘局,壓縮機行業多數人有所警醒,決然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互相PK產品能效、質量與服務,贏得了可觀的銷量與利潤。這也推動了從2013年起,永磁變頻、兩級壓縮、一級能效與合同能源管理成為壓縮機行業新的市場主流--這在2014年以及2015年的“上海國際壓縮機及設備展覽會”這樣的國內行業頂級盛會上得到驗證,也讓業內抓住機遇,堅持這一發展思路并有所行動的企業,嘗到了“甜頭”!
這里面其實沒有什么深奧的道理,因為不管什么行業,競爭一直在“價格”和“價值”之間往復。當供應方價格一致的時候,用戶會通過“價值”(包含采購體驗、售后服務、消費附加值、情感因素等)來進行決策;只有當價值差異不大時,用戶才會通過價格進行決策。那么,是不是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就一定要通過價格去實現自己的銷售目標?不是,因為通過低價換市場,僅僅是一種市場手段,并不是企業的最佳選擇!
放眼看去,市場上賣得最好的產品往往不是薄利多銷者,企業規模、市場份額最大的也不是價格最低者。要知道,在嚴重供大于求的情況下,任何一款產品隨時都有可能被市場上更低價格的產品所取代--想要通過薄利多銷做強做大,注定是場黃粱夢!
一直以來,激烈的價格戰除了讓廠商、代理商無多少利潤可言,深受其苦之外,更多的是助長了市場上充斥低技術含量同質化產品進程,并且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對行業進步毫無益處。所以說,從價格戰走向品質取勝,是健康、良性的發展業態,對于壓縮機廠商、代理商以及用戶來說,都是好事。那么,當壓縮機行業已經快步進入產品品質為核心、以服務比拼為主流競爭的當下,當越來越多的企業敢于現場PK產品能效的當下,你還在傻傻關注價格競爭嗎?
我不妄言價格戰帶給企業了什么利與弊,我只想說,以最高品質為目標,以PK質量為銷售方式,在新的一輪競爭中,真實的顯現了它的優勢!